一、酵素濃度:
1.受質濃度充足時,反應速率(R)與酵素濃度([E])成正比。
2.受質量固定時,反應速率(R)與酵素濃度([E])僅在一定範圍內成正比。
二、受質濃度:
無論酵素之量是充足或受到限制,反應速率(R)僅在一定範圍內與受質濃度
([S])成正比。
三、溫度:
1.在適當的溫度範圍內,酵素活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;但是當溫度超過其最
適宜的範圍時,酵素活性及迅速下降。一般而言,在低溫環境中,酵素雖然沒
有活性,構造卻未被破壞;因此,當溫度再度上升時,酵素活性可漸漸恢復。
2.因為高溫對蛋白質結構會產生不可逆的反應,因此當酵素處於過高的溫度一段
時間之後,構造與活性都會被破壞,使酵素無法與受質結合;即使再把溫度下
降到適宜的溫度範圍,酵素仍無法恢復原有的構造與活性。
3.不同種類的酵素,其最低溫度、最適宜溫度及最高溫度的溫度範圍也不同。大
部分的酵素,其催化反應最適宜溫度範圍多在 25℃~35℃之間,但有一些生
物體內的酵素特別耐高溫,例如 PCR 反應過程中常用來自溫泉細菌 Thermus
aquaticus 的 DNA 聚合酶(Taq DNA polymerase),可耐 95℃的高溫。
4.酵素於最低溫度到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內,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增高而加快。溫度
高於最適宜溫度時,反應速率快速下降。
四、pH 値(酸鹼值):
1.每一種蛋白質都有一個最適宜的 pH 値幫助它的分子維持正常構造,當 pH 値 改變時,蛋白質分子內側鏈的離子狀態會隨之改變,導致分子變性而失去原有的
活性。因此,幾乎每一種酵素都有最適宜的 pH 値。
2.以人體為例,多數酵素在 pH6~8 之間,活性較高。但有些酵素在強酸或強鹼
情況下,其催化速率反而較快,例如胃蛋白酶在 pH2 情況下活性最好,而胰
蛋白酶則在 pH8.5 時活性較佳。